形态描述
观察标本:3♂♂7♀♀(3幼)浙江长兴县牛头山,1978,5,25;1♂1♀,浙江长兴县,1978,5,23;4♂♂3♀♀,江苏太湖,1976,7上旬;4♂♂(1幼)4♀♀(4幼),江苏宜兴太华乡,1977,8,18—22;1♂1♀,江苏宜兴相店,1978,6,6;2♂♂4♀♀(1幼),江苏徐州,1988,9,7;1♂,江苏徐州,1989,3,17;13♂♂(8幼)11♀♀(7幼),江苏徐州云龙湖,1985,5,29;1♂,安徽定远,1973,4,13;1♂1♀,安徽定远;1♂,安徽滁县琅玡山;2♀♀(1抱卵),安徽滁县,1981,8,21;1♂,安徽歙县,1965,5;3♂♂3♀♀,安徽歙县,1965,5;2♂♂(1幼)2♀♀(1抱卵),安徽巢湖,1981,8;8♂♂(1幼)4♀♀(2幼),安徽舒城杭埠河,1992,5,26;4♂♂1♀,安徽舒城杭埠河,1992,5,25;7♂♂(1幼)6♀♀(1幼),安徽舒城杭埠河,1992,5,26;13♂♂(2幼)22♀♀(8软壳),安徽舒城杭埠河,1992,5,26;3♂♂1♀,安徽阜南县城,1982,1;1♂,安徽凤阳;24♂♂(14幼)13♀♀(5幼),山东济南历城县仲宫卧虎山水库,1986,9;4♂♂7♀♀(2幼),山东济南历城县仲宫卧虎山水库,1986,9,13;1♂(幼)2♀♀(2幼),山东济南农贸市场,1990,11,16;9♂♂(7幼)6♀♀(6幼),山东济南市附近,1991,9;1♂(幼),山东泰安,1986,9,16;1♂4♀♀(1幼),山东小清河,1990,7,2;1♂1♀,山东济南;1♂,河北保定,(?)1956。
形态描述:头胸甲较为隆胀,表面分区较明显,额区、眼后及前鳃区具粗糙颗粒。颈沟及胃、心区之间的H形沟明显。额后叶隆起,眼后隆脊突出。额稍弯向下方,额缘中部内凹。背眼缘隆脊形,外眼窝角锐三角形,其外侧缘具3—5细齿。前鳃齿较锐突,前侧缘具15—17锯齿及末部的数颗粒突起。第三颚足长节的宽度约为长度的1.2倍,坐节的长度约为宽度的1.6倍,外肢粗壮,末端约抵长节基部的1/3,具鞭。
两螯不甚对称,腕节表面具微细鳞状突起,内末角具1壮刺,其基部具1小刺;大螯掌部的长度约为高度的1.5倍,约为可动指长的1.1倍,两指内缘具大小不均的钝齿,合并时,两指间几无空隙。步足各节前缘具短刚毛,末对步足前节的长度约为宽度的1.7倍,稍短于指节。
雄性腹部三角形,第六节基部的宽度约为长度的2.1倍,尾节舌形,其基部的宽度约为长度的1.6倍。第一腹肢抵达腹锁突,末第二节约为末节的3.0—3.5倍,末节弯向背内方,向末部趋窄,两叶等称,错开,末端呈角状。第二腹肢细长,末第二节约为末节长的2.8—3.2倍。雌性腹部宽卵形,第六节的宽度约当长度的2.7倍,尾节的宽度约当长度的2.3倍,末缘中部略呈乳突状,约与第六节等长。生殖孔呈扁圆形。
雄性头胸甲长23.5—27.5mm,宽28.5—32.8mm;雌性长23.5—26.5mm,宽29.5—31.6mm。
形态描述:头胸甲较为隆胀,表面分区较明显,额区、眼后及前鳃区具粗糙颗粒。颈沟及胃、心区之间的H形沟明显。额后叶隆起,眼后隆脊突出。额稍弯向下方,额缘中部内凹。背眼缘隆脊形,外眼窝角锐三角形,其外侧缘具3—5细齿。前鳃齿较锐突,前侧缘具15—17锯齿及末部的数颗粒突起。第三颚足长节的宽度约为长度的1.2倍,坐节的长度约为宽度的1.6倍,外肢粗壮,末端约抵长节基部的1/3,具鞭。
两螯不甚对称,腕节表面具微细鳞状突起,内末角具1壮刺,其基部具1小刺;大螯掌部的长度约为高度的1.5倍,约为可动指长的1.1倍,两指内缘具大小不均的钝齿,合并时,两指间几无空隙。步足各节前缘具短刚毛,末对步足前节的长度约为宽度的1.7倍,稍短于指节。
雄性腹部三角形,第六节基部的宽度约为长度的2.1倍,尾节舌形,其基部的宽度约为长度的1.6倍。第一腹肢抵达腹锁突,末第二节约为末节的3.0—3.5倍,末节弯向背内方,向末部趋窄,两叶等称,错开,末端呈角状。第二腹肢细长,末第二节约为末节长的2.8—3.2倍。雌性腹部宽卵形,第六节的宽度约当长度的2.7倍,尾节的宽度约当长度的2.3倍,末缘中部略呈乳突状,约与第六节等长。生殖孔呈扁圆形。
雄性头胸甲长23.5—27.5mm,宽28.5—32.8mm;雌性长23.5—26.5mm,宽29.5—31.6mm。
生物学
生活习性:生活于低海拔平原区河、湖、沟、荡、水库等岸边的泥洞中或石块下。
国内分布
浙江(长兴),江苏(宜兴、徐州),安徽(定远、滁县、歙县、巢湖、舒城、阜南、凤阳),山东(济南、泰安),河北(保定)